□ 郄世民
俗话说:“小寒大寒,杀猪过年。”小寒已过,大寒即到。春节临近,眨眼间又到了购年货的季节,不由得想起了我年轻时在乡村购买年货时的热闹情景,这情景成了永远的记忆,令我向往。
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,农村虽然经济拮据,但为了过个美满幸福的春节,每到此时家家户户都在积极地准备年货,我家也不例外。一进入腊月,家里第一项任务就是杀猪、蒸年糕、熬菜,自此也就拉开了购买年货的序幕。
记得那年是我到乡文化站工作的第一个春节,为了给父母减轻负担,我开始在心里谋划买哪些年货,然后拉出清单,诸如鸡鸭鱼肉、爆竹烟花、年画等等。让父亲过目得到允许后,买来一样,就在单子上勾掉一样。
一直到单位放假,我把普通的年货基本上买齐了,有些稀缺的、商店买不到的就要去赶集,比如年画、烟花爆竹等等,都是赶集必买品。集贸市场离我村三四里地,逢农历三、八是集日。腊月二十八,也是年前最后一个集,我就约上几个发小一同去赶集买年画,集市上卖年画的地方是个苇席敞棚,棚里悬拉绳索挂满了字画,宛如美术展览。我们每人买上几张就赶回家,互相帮忙贴在了墙上。再看老屋墙壁不论如何陈黑破旧,贴上年画,即刻色彩斑斓,焕发出靓丽喜庆气氛。
年货中,我家每年的瓜子不用操心购买,都是母亲将秋季吃南瓜和北瓜时攒下的瓜子,等到年三十吃完年夜饭后,用铁锅开始炒,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嗑着瓜子、吃着爆米花其乐融融。爆米花也不是买的,母亲会在前几天花上五分钱搲上一大茶缸玉米,让走街串巷崩爆米花的做的,香甜香甜的爆米花一直能吃到正月十五。
这些已成历史,现在我们这里家家户户都是二三层的小楼,窗明几净墙白,集市上的年画不知何时悄然销声匿迹,取而代之的便是多姿多彩的风筝、喜庆的窗花、红红火火的灯笼、编制吉祥的“中国结”,还有字迹墨黑或烫金的红纸春联等。不过我们几个发小,年末赶集的习惯没有改变,除了补全年货外,更重要的是中午必到饭店热闹一番。酒足饭饱后,再去购买些年货中不可缺少的休闲食品。
岁月如流水,一去不复返。金色的阳光中,偶尔吹着带有冷意的寒风,把我从回忆中吹醒。又是一年春节将至,为了防止疫情的反复,我们可以通过网购等方式购置年货。当然,会把以往喜气洋洋、快快乐乐购置年货的景象铭刻在心灵深处,存些留恋,多些怀念。